来自清华的“数控骄子”刘争:为实现航天梦“埋藏”17年青春-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8-20


2001年,18岁的北京市大兴区高考状元刘争,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简洁的发型、身着蓝色工装、眼镜微微泛光、带着笑意的眼神透出沉着睿智、褪去年少稚嫩后愈加稳重成熟……在前段时间央视一档节目上,青年科研工作者刘争站上了讲述人的舞台,娓娓道来地为观众介绍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过程。

他大致介绍了“天和”的设计、制造、发射过程,这短短五六分钟的故事,在实际工作中,却需要“换算”成中国千万名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其中就有刘争的一份力量。

刘争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亲历者。他说,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离不开老一辈航天人的努力,作为青年航天人的自己很幸运,赶上了航天世界高速发展的时期。

作为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数控加工专业的一名研究技术员,刘争与航天的结缘,要追溯到17年前,刚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刘争面临重要的人生选择,和他一样优秀的清华毕业生或许选择出国深造、读研或是入职高薪企业。但是他却以“振兴中国制造业”为目标投身航天,始终扎根火箭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生产一线,从事数控加工工艺技术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五点殷切期望,成为指导刘争生活工作的座右铭,鞭策着他不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他用务实的精神面对着一切困难与阻碍,他相信,“每次解决一个问题就感到离振兴中国制造业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如今,刘争是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一名80后主任工艺师,他的工作是按照图纸将火箭上的一个个零件做出实物。多年来,刘争一直怀着一颗谦虚之心不断学习新技术,也在为实现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飞跃而不断探索。

从组队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斩获佳绩,到收获德国纽伦堡发明展金奖等奖项;从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收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所在团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习主席向航天战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向他们提出殷切期望;最近,他的名字又出现在了北京榜样的人物榜单上……对于自己获得的这么多荣誉和认可,刘争鲜少提及。可只要一聊到数控加工工艺,他顿时就会滔滔不绝。

刘争,这个显得尤为普通的名字背后,却有着非凡的经历。今天,请跟随《中国科技信息》的脚步,一起了解他的故事。

因大学时一场讲座与航天结缘

与航天结缘,最关键的原因刘争大学时听的一场讲座。2001年,18岁的北京市大兴区高考状元刘争,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清华大学机械专业全国闻名。和同学一样,刘争可以选择出国、读研或是入职高薪企业,但刘争铁了心要到国企工作。之所以要入职国企,这和他的偶像柳百成院士有关。一次,柳百成院士给清华学生作讲座。最后环节,白发苍苍的柳百成院士站起来,对台下的学生说:“作为清华学子,要以振兴中国制造业为己任。”

彼时,虽然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在快速地发展,但是航天事业仍面临着设计强而工艺弱的问题。于是,在讲座结束后的这一刻起,坐在台下聆听的刘争就暗暗下定决心,把“振兴中国制造业”定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为什么一定要去国企?刘争觉得,“国家利益至上,只有去国企我才更能为‘振兴中国制造业’作出贡献。”

柳百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或许真的是缘分,就在刘争毕业前夕,公司当时的总工程师回母校清华大学进行讲座交流。这是刘争第一次接触和认识航天。他从学长的口中了解到公司强大的机械加工能力。随后,他和同学一起去公司参观。看到如此先进、如此巨大的数控机床时,刘争心头既是震撼又是狂喜,瞬间就在心里认定,这就是他将来要实现抱负的地方。回到学校,刘争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向公司递交了简历,并如愿进入了公司一车间工艺组。

将困难当作跳板实现“不可能的任务”

正如书中写的那样,梦想不是空想,必须要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完成。刚到车间,当刘争初次接触到各种大型数控加工设备,许多工艺不了解、许多软件不会用、许多系统很陌生……不过,对于一直处于求知状态中的刘争来说,陌生感并不但没有打消他的意志,反而成为了一个跳板,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他珍惜每一次实践锻炼的机会,在生产现场跟产,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工艺员和操作工人请教,求知若渴地学习编程的有关理论和软件,并在实践中验证学习成果。

当时,刘争正好接到一个型号任务。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完成了100多项零件的数字建模和程序的编制。当整个任务完成后,他不但能熟练地应用软件,编程技术也迅速提高。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建模思路。

自此,刘争在数控加工领域初窥门径。2007年,24岁的刘争成为了“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课题的负责人。这项工程是为了提高数控机床在生产中的使用效率,让先进设备“物尽其用”。他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大量试验,摸索更优的工艺路线和切削参数,实现高效加工。白天没时间开展试验,就在晚上做。为了验证一个零件的加工方法,他们常常二、三十个小时连轴转。当看到高速加工的切屑像雨点一样噼里啪啦打到机床玻璃上时,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刘争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兴奋地大叫出来:“看!这才是先进数控设备真正的威力!”

两年后,“千台数控机床增效工程”一期任务结束,多台数控机床增效20%到50%。二期任务启动时,刘争当仁不让地再次成为主要负责人。2012年,29岁的刘争成为了当时公司最年轻的副主任工艺师,大家由衷地称赞他为“数控骄子”。

振兴中国制造业靠的是不服输的拼劲儿

正如刘争演讲中提到的,我国已经走在了航天强国的队伍中,而这一切,靠的是老一辈航天人的奋斗与奉献。因此,刘争说自己是幸运的。“我们这代航天人身处这个新时代,这正是我们奋发图强、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刘争始终保持着乐于挑战技术难题的不服输心态。

随着世界制造业迎来变革,航天制造业无法“置身事外”。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业大数据、射频识别等新兴技术逐渐走进了航天制造。几年前,由于没有可以通用的工艺模块,每个零件都需要工艺员从零建模、编写工艺规程。每次设计人员改图时,负责编辑工艺规程的工艺员都要承受巨大的节点压力,往往只能加班加点地工作。在一次参观考察中,刘争发现软件二次开发对工艺编程自动化的重要性,尤其对生产任务多品种、小批量的研制型企业特别适用,恰好航天领域正符合这些特点。

这让刘争豁然开朗,回来后立即向车间建议进行软件二次开发。在车间的支持下,刘争和车间的工艺骨干统一标准,制作快速编程模块,使工艺编程工作得到优化,降低了工艺员编程的强度和难度,从而提升了效率、确保了质量。

氢氧发动机沟槽内壁加工,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大家的老大难问题。2019年,刘争将这一难题列为课题项目进行优化。有同事劝刘争:“十几年无人能优化的问题,你有几成把握?别最后无法结题,白忙一场。”刘争喜欢挑战难题的劲头又上来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解决。

在一次试验中,试剂飞溅到刘争眼里。同事赶紧拉着刘争用纯净水洗眼睛。“要是晚一点,试剂非把眼睛烧瞎不可。”可第二天,刘争继续进行这项试验。

执着攻关,刘争和同事最终成功攻克了氢氧发动机沟槽内壁加工这一难题,赢得了大家的赞叹。刘争身边的人看到的,是他每一天都在拼命工作,成果满满、获奖无数。

结语

枯燥的制造车间、冰冷的机器、繁忙的工作,从青年到中年,十七年的时间,刘争成功经受住了岁月的埋藏时光,将家国情怀融入自我磨砺,将奉献精神融入不懈奋斗。他说,“人最幸福的事,就是将兴趣和工作结合到一起。”

当每次被问到为什么要这么“拼”的时候,刘争会说:“振兴中国制造业仅靠一个人不够,但他不拼、你不拼,那就永远办不到了。”凭借这样的精神与信念,刘争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数控加工工艺技术带头人,攻克了多个制约重点型号研制的工艺难题,开发了国内领先的角铣头五轴联动加工等多项关键技术,为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工程等航天重大工程研制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

 
  • 下一篇:
  • 上一篇:
 
[ ]  [ ]  [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尊龙凯时(中国)人生就是搏! | 关于尊龙凯时官方入口 | | 联系客服 | 广告合作 | 广告位图 | | |
网站地图